天美麻花星空果冻

简体中文

先锋社会实践 | 美学角落:让美丽之花开遍乡村的每个角落

青山抱城廓,绿水绕人家,有山有水的西圃村,在一群“设计”学生的手中开遍了美丽之花。

当前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人们多重视村内“大空间”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碎片化的角落空间被忽视、闲置,甚至变成了脏乱差的死角。西圃村,这座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村庄,亦是如此。

2023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团队扎根该村,师生与村民共同开展“美学角落”创建行动,旨在利用村内碎片化空间打造创意微花园,提升乡村宜居环境,强化村庄文化特色,乃至助力村民收入提升,让美丽之花开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一、种感情

2024年7月,跨越1400公里的距离,即将研一的王艺馨和王汝灏第一次跟随团队来到西圃村,开启了创建“美学角落”的奇妙之旅。从宁波火车站驱车一路向南,穿越高架上游走的蓝天白云,稳稳停在这座曾以制陶闻名的村庄。群山之间,古村之中,藏着团队成员与村民们用碎瓷片共创的充满故事的作品,它们像一个个彩色的精灵,映入两人的眼帘。

至此,酷暑陪伴的驻村生活正式开始。

“美学角落”创建行动是此次驻村的主要任务。“艺术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人,要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让艺术赋能村民,让村民振兴乡村”、“脚下有泥土,方知设计路。”这是临行前丛志强教授对学生们的殷殷嘱托。


1、从小朋友开始

初来乍到,面对陌生与未知,两人陷入迷茫。到底从哪里开始呢?如何才能引导村民跟着一起做呢?艺馨和汝灏了解到,不同于其他老龄化的村庄,西圃村生活着许多学龄儿童,放学完成作业后的孩子们常常无所事事。针对这一特点,艺馨和汝灏决定从团队针对儿童创设的“放学后设计”切入,种下第一颗与村民交往的感情种子。

艺馨和汝灏开始组织本村和临村的儿童进行美育实践,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陪伴孩子们看书、学习、画画、做手工,甚至谈心,逐渐成为了孩子们信任的“大姐姐、大哥哥”。与此同时,两位同学也通过孩子们与家长建立了联系,开始慢慢了解西圃村。

在八一建军节这天,作为退役军人的汝灏精心策划了《童心筑梦·荣耀致敬》专题美育课,穿上军装与孩子们重温军史,教他们敬军礼,并带着大家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向军人致敬。


2、小小故事,大大感动

驻村的某一天,艺馨需要帮一名团队成员缝扣子,但工作室又没有针线,于是她前往村里的红月超市购买,谁知超市阿姨直接从柜子里拿出自家用的一大卷带针的线筒,爽快地说:“你拿去用吧!”阿姨这番举动让艺馨十分惊讶,线筒上的棉线似乎变成了一团热乎乎的小火苗,拿在手上,暖在心里。

艺馨又想起老师的叮嘱,用完针线后便马上去还,之后每次经过红月超市时,她都会与店主阿姨聊上几句,两人自然而然地熟络起来。从店主阿姨口中,艺馨得知“红月超市”这一名字中带着一点小小的遗憾——夫妻二人原本商定用二人名字组合作为超市名称,即“红日超市”,但是因为制作方误将“日”作成了“月”。听闻此事,艺馨主动询问店主阿姨愿不愿意一起打造一个“红日花园”,既是弥补当年的小遗憾,也是希望他们未来的生活像温暖的太阳一样红红火火,一直幸福下去。店主阿姨欣然同意,自此“红月超市”门前的“红日花园”美学角落诞生了。

听说“花姐”是西圃村的一位种花高手,艺馨和汝灏专程前往“花姐”家中拜访学习,结果“花姐”说正在忙,没有时间,汝灏以为是这家村民不想被他们打扰,于是急匆匆的走了。面对这种情况,汝灏一时间摸不清到底什么情况,感觉和村民沟通十分困难,甚至开始和艺馨商讨如果“花姐”不教种花该怎么办的问题,可以说“花姐”的一句很忙使得两位同学内心十分失落和复杂。然而正当汝灏和艺馨商量下午再次拜访“花姐”的方式时,接到了“花姐”的电话。两人去到“花姐”家后,发现她竟然为团队的每位同学精心准备了手作茶饮,而且还提前放到了冰箱冷藏。“花姐”的第一句话便是解释上午很忙的原因:照顾孩子吃饭,送孩子上学,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等这些都是她上午的工作,就这样汝灏解开了心里的疑惑,开始与“花姐”边吃边聊,建立起了彼此的联结,为后面做“美学角落”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了解了村民的生活习俗,从那以后每次去入户调研都会选择在下午或者晚上,以迎合村民的生活习惯。

在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中,艺馨和汝灏与村民种下的感情的“种子”,在土地中悄悄生根发芽。


二、做样板

起初,多数村民并不赞同“美学角落”行动,他们不愿特意花费时间和金钱重新折腾自家门前的小角落。为了让村民更好地理解“美学角落”行动,艺馨和汝灏决定组织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小院内打造几个“美学角落”样板。作为样板的美学角落需要满足“低成本、小面积、大创意”的原则,每个造价控制在500元以内,面积1-5平米,过程中借助策划将创意和点子体系化,可落地、能评价。每个美学角落的生成流程分为七步:选址→设计→采购/收集材料→搭建主体→增加创意部分→摆放植物→增加灯光、名称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艺馨和汝灏才真正意识到了实践的复杂性和乡村的独特性。

时间正值七八月份的盛夏,今年宁波的夏日一改往年时常造访的台风阴雨天气,整整两个月,炽热的太阳如同一个伸长舌头的大火球挂在空中。花卉是美学角落构成元素之一,但高温暴晒天气导致的所种植物晒伤枯萎,使得“美学角落”的完成变得十分困难。面对这一难题,艺馨和汝灏讨论出两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1、向村民学习植物养护经验

在西圃,从村口山脚沿着主干道一直向上走,各种各样的植物随之变化,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几盆漂亮的植物。在不断与村民聊天沟通的过程中,大家学到了许多植物养护的经验。

最初,样板“美学角落”的植物品类多来自于网络攻略+采购,但是几乎所有主打“耐热耐晒”的植物全部在几天之内枯萎了,眼睁睁看着新买的盆栽垂下头,大家急得焦头烂额,于是艺馨和汝灏决定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向村内几位种植能手请教经验。

作为村内最出名的种花达人“花姐”和红月阿姨。她们建议艺馨和汝灏入秋后再买新植物,更容易养活,同时夏季中午最炎热的时间要将植物移进室内,避免被晒坏,目前可以先尝试种太阳花。说到这里,还带艺馨和汝灏参观了他们亲手培育的多盆太阳花,以及日常养花的架子,艺馨和汝灏意识到了如何为植物选择适宜的摆放环境,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每一条经验大家都牢牢记下,在自己的创意微花园中参考和运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每一步,真正打造出能够成为“样板”的美学角落。


2、创造美学角落

依据村民的经验,艺馨和汝灏重新思考对于“美学角落”样板方案的优化。

在原有的方案中,花卉植物是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元素,结合村民经验调整后,汝灏设计的微花园就运用了当地较为常见的空心砖和瓦片,并充分考虑人们“打卡式旅游”的特点,结合墙面制作出能够“打卡+休息”的“花园石椅”,将西圃村的濒辞驳辞画在墙上,并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成了墙面图案的绘制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整个过程中拍摄的有意思的照片通过手绘的方式呈现在了纸杯上,并将其作为“展品”摆放在“石椅”上,使人们在打卡的同时了解到整个制作的过程,以此来保证在花园内植物较少时,园内其他的组成部分仍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叁、共创作

随着大家的样板美学角落逐渐建成,为小院带来了许许多多焕然一新的小角落,每天前来度过暑期时光的孩子们总要在各个角落前驻足一会儿,看看车壳上的涂鸦,摸摸竹竿上的装饰。

2024年8月10日,西圃村正式启动了“美学角落”共创行动。在本次行动中,团队成员与“花姐”、小毛等村里的种植达人结成“一对一共创队”,在村内共同打造“美学角落”。

艺馨对接的村民是19岁的毛辰烨,大家亲切称呼他为“小毛”,小毛家门前的植物种类繁多,都是他从小亲手栽种的,这些植物仿佛是他成长的见证者。尽管艺馨与小毛年龄相仿,认为沟通会更为顺畅,但实际的共创之路却充满了挑战。

回想起初次探访小毛家的情景,艺馨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上午十点,她伴随着犬吠声踏入小毛的家门,氛围有些拘谨。经过五分钟的简短交流后,艺馨便匆匆离开了。这次不太顺利的交流让她意识到,与村民的共创并非易事,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艺馨决定先独自对小毛家的花园进行调研,详细记录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为设计打下基础。几天后,当她带着设计图再次来到小毛家时,却遭遇了新的难题。小毛妈妈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异议,她希望能更多地融入废物利用的元素,但又无法提供具体的材料与创意。面对这一困境,艺馨决定调整策略,寻找新的沟通方式。

恰逢团队需要拍摄合照,艺馨灵机一动,邀请小毛一同前往工作室参与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她巧妙地向小毛展示团队已完成的微花园样板,逐渐建立了彼此的信任。拍摄结束后,艺馨与小毛约定,第二天一起打扫花园,再商讨后续计划。“如果时间有限,直接沟通有些困难,不如先尝试和村民一起从他们擅长的事开始做起,这其实也是共创的过程。”艺馨说。

正是这次共同打扫花园的经历,成为了艺馨与小毛共创的转折点。在轻松愉快的劳动氛围中,小毛逐渐敞开心扉,向艺馨分享了他与植物之间的深厚情感。从陪伴他成长的葡萄树,到初中时种下的柠檬树,再到无意间繁衍出的蔬菜水果种子,每一株植物都承载着他的回忆与热爱。艺馨被这份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也更加坚定了与村民共创的信心。

晚上,当艺馨再次来到小毛家时,发现全家人都在门外忙碌着,花园已经被打扫得焕然一新。经过商讨,他们决定在水泥花坛上贴上瓷片作为装饰。于是,大家前往砖厂收集碎瓷片,处理后带着工具和材料回到小毛家,与小毛和他的家人齐心协力完成了花园的改造。

与此同时,在村子另一端的湖边,汝灏也在与范大爷一家共同打造着“五世同堂”花园。为什么叫“五世同堂”呢,一方面是因为台阶共有五阶,每层台阶上都摆放着不同的花,更重要的是范大爷家就已经是五世同堂了,他的母亲今年已经90多岁的高龄,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了。汝灏认为这个花园意义很大,它承载着范大爷一家的温馨与幸福,范大爷说他母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摆弄花草,或许正是这种对于生活的热爱使得母亲健康长寿。这里也成为了村民们共享美好的空间,每天晚上都会有村民来到湖边花园乘凉,在这里欣赏花草,甚至有些村民还会向范大爷购买一些他养的花。

更有趣的是,范大爷的女婿林益民和汝灏一样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谈到过去的部队生活,两人滔滔不绝。林益民不仅仅为范大爷的花园提供了贵重的盆栽,还与范大爷一起创作了展示台,可以说是一位动手行家。在聊天过程中,他得知汝灏团队遇到了养花难题后,他主动前来指导并给驻村小院送了一株盆栽。

一个个花园以极低的成本改造完成后,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笑容的那一刻,艺馨和汝灏明白了“为人民而艺术”的意义所在。与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信任、施工的步骤与细节、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虽然任重道远,但就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只要将其认真做好,就会有所收获。

驻村时间虽然短暂,但在孩子心中种下的种子。在村里做的每一处“美学角落”都将会永远留存在这里。它们是人民大学不负人民,人大学子不负时代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