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果冻

简体中文

从《芥子园画传》与《命运之轮》的比较看中欧绘画的差异——“悲鸿讲堂”第叁十一讲顺利举办

2019年3月6日下午,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系列讲座第叁十一讲成功举办。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其主题为“从《芥子园画传》与《命运之轮》的比较看中欧绘画的差异”。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艺术学系主任马躏非副教授为学术评议。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教授,副书记别敏副教授,院长助理付阳华副教授,艺术学系王文娟教授,绘画系副主任王水清副教授,设计系吴文越副教授、郭春宁老师等我院及校内外师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2B95F

演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


高教授认为,欧洲人与中国人在绘画时,都依赖于“获得的语汇”,但中西对待“获得的语汇”有着根本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差异,归根结底来源于不同的哲学传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对世界的关系的不同理解。高教授通过比较欧洲中世纪画家维亚尔?德奥涅库尔的《构造:命运之轮》和中国的《芥子园画传》,提出欧洲人学画时强调对几何形式的把握和运用,而中国人则像临摹书法一样学习绘画要素。因此,欧洲人与中国人有着不同的绘画语汇。这种差异,同欧洲人和中国人各自所具有的自然观和哲学观有着内在的联系。

高教授进一步指出,在欧洲,哲学是从对自然本质的理解开始的。欧洲哲学致力于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对于中国人来说,世界与人是一种共生关系。英国艺术理论家诺尔曼?布伦松曾经区分了两种“看”:一种是“凝视”(驳补锄别),一种是“扫视”(驳濒补苍肠别)。他认为,欧洲的绘画是“凝视”,而中国绘画是“扫视”。中国人是用手来作画,也是用手来欣赏画的,手不仅是眼睛的重要补充,而且对“看”的性质有着深刻的影响。


2A1D9

主持人:艺术学院副院长 刘明才副教授


主持人刘明才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经历,谈到中西方对绘画的“逼真”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西方绘画注重眼睛直视的物象,追求外在的真;中国的文人绘画不仅关注眼睛本身,而是在通过对儒释道的内化基础上反观世界,遵循内心,追求自然本性。因此对“真”的理解与追求不同导致了东西方在绘画表现中的差异。他进一步指出,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摹与经过心中内化的自然,才构成了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21D75

艺术学院副院长 牛宏宝教授


在学术评议环节,马躏非副教授也结合自己在国外的实践经历进一步指出,中西方思维方式与哲学追求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相较于西方绘画注重理性和技艺,中国文人画是感性的、形而上的、图示化的产物。牛宏宝教授也围绕对继承语汇的依赖和高建平教授展开了精彩的探讨,高教授对此给予了热情回应,再次把讲座推向了高潮。


328CC

现场听众


在提问环节,师生们围绕学术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高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2FB7F

高建平教授和艺术学院教师合影



【下期预告】

主讲: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题: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学术主持:付阳华 副教授 学术评议:王文娟 教授

时间:2019年3月13日周三下午 14:30-16:30

地点:天美麻花星空果冻教师发展中心(艺术楼53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