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果冻

简体中文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补尘辫;补尘辫;悲鸿讲堂第八讲丨王次炤:音乐的美及其鉴赏


4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天美麻花星空果冻悲鸿讲堂第八讲在艺术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本讲主题为《音乐的美及其鉴赏》,主讲嘉宾王次炤教授系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音乐与舞蹈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艺术学院院长吴付来教授,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王建副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别敏副教授以及艺术学院师生出席讲座。讲座由齐悦副教授主持,张放副教授担任学术评议。


王次炤教授与艺术学院教师合影


王次炤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听众耳熟能详的古典乐曲揭秘音乐之美及音乐鉴赏的方法。他细致分析了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特征,提出除了从基本情绪感受音乐之美,其他层次的审美感受需要不断地进行听觉体验和理论知识的培养。王次炤教授探讨了音乐美学走向大众审美的过程,认为人们之所以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不仅包含音乐的基本情绪,还有它的风格体系、精神内涵,以及由音乐的音响激发听众联想所产生的画面,视觉形象和文学性内容的汇合形成了音乐的多重审美体验。王次炤认为,作曲家以特殊的技能,比如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暗示某种画面、渲染情绪气氛,通过运动状态来象征某种视觉形象或者以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来表达视觉形象甚至文学形象,因此理解作曲家的作曲方式与视觉形象的联系对于把握音乐之美十分有益。


王次炤教授


在音乐鉴赏的实践层面,王次炤教授运用具体的音乐理论配合经典的乐曲欣赏将音乐美学的理论指导运用到音乐的审美实践中,使听众大受裨益。他以列夫托尔斯泰对柴科夫斯基的《顿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开篇,使听众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对《萧邦练习曲》的分析,揭示音乐更为深刻的美是其精神内涵,即基本情绪是纯感性的审美体验,艺术风格判断则上升为理性的欣赏。


张放副教授担任学术评议人                           齐悦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在学术评议阶段,张放副教授认为,王次炤教授的讲座将学术视野与大众认知通过音乐美学加以融合,从鉴赏音乐的视角深入浅出地指导听者去欣赏音乐,为现场所有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欣赏音乐的方法论,即在欣赏抽象的音乐时,如何围绕它周围的素材,结合绘画、文学、戏剧等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激活想象力从而勾勒出脑海当中的情景,才能真正把握音乐的魅力。提问环节,现场师生热情高涨,互动频繁,王次炤教授对问题一一给予解答,音乐厅的掌声经久不息。


音乐厅现场听众全神贯注


“悲鸿讲堂”是天美麻花星空果冻2018年学科建设提升重点项目,定期邀请名师大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着力于追踪国内外艺术学科发展动态,加强与艺术学科同行对话交流。近期,“悲鸿讲堂”纳入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系列,面向全校开放,在促进艺术学院学科建设的同时,也为丰富校园文化、提升人大学生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