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专访:
人民、人本、人文
——校园新雕塑的设计理念
记者:请问这尊雕塑的创作起点在哪里?
张淳:“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延安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根”与“魂”。去年85周年校庆时,有师生和校友建议学校应设置传承陕北公学精神的雕塑。因疫情影响,这一建议到今年才得以实现。
就其形态而言,这尊雕塑的俯视形态以“人”字形、延安地貌意象、延河走势、延安丹霞地貌等共性特征为创意构型来源。被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所环抱的延安,山峰间道路交错纵横,“人”字的形状浑然天成;延河与南川河在这里交汇,奔涌前行的河水宛如流动的“人”字,更像翻涌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血脉。
记者:请您谈谈雕塑的造型特点?
张淳:这尊雕塑由叁块呈“人”字形对折的钢板构成,环绕雕塑,可以发现它从各种角度都可构成抽象的“人”字形。它的叁个组成部分相互支撑、逐次上升构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也形象地构成一个“众”字。
雕塑从各种角度都可构成抽象的“人”字形
记者:请从雕塑的材质和颜色方面谈谈设计考虑?
张淳:雕塑主体色调和表面效果采用耐候钢氧化效果,这种材质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疲劳、韧性延伸性强等特点,因时间的原因,表面会逐渐从橙色趋于红色的变化,时间越长,自然生成的铁红色效果越深。
记者:这样的造型源自哪些创作灵感?
张淳: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数易其稿,学校校徽中圆形篆书“人”字图案给创作团队带来很多启发。总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鲜明的艺术语言刻画出学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叁全育人”教育理念,全体师生众志成城,携手奋进,坚定豪迈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人大智慧、作出人大贡献的昂扬风貌。
记者:除此之外,这尊雕塑还传递了哪些设计理念?
张淳:这尊雕塑所具有的硬朗轮廓和中空结构象征着做人“内虚怀、外刚直”的君子之风,体现出“人民、人本、人文”的精神内涵,昭示着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勇走新路的根基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