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果冻

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悲鸿讲堂”第二十八讲“十年来中国流行音乐趋势的发展与思考”

12月12日下午,“悲鸿讲堂”本学期第二十八讲在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举办。许多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学习者慕名前来,着名音乐人金兆钧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以“十年来中国流行音乐趋势的发展与思考”为主题的学术讲座。金兆钧先生现任音乐家协会理事,人民音乐编辑部主编,自1986年起致力于音乐美学和流行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撰写了研究文章和评论文章数百万字。该讲座由艺术学院音乐系齐柏平教授担任学术评议,音乐系主任张放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讲座围绕“十年来之乐坛十问”这一议题展开。总结了近十年以来中国乐坛的一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与在座对流行音乐和大众文化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分享了一些颇具思想深度的观点。

首先,金老师以阶段分期的方式向我们简要介绍了流行音乐在中国的萌芽以及后续的发展情况。他认为我们在这一部分所探讨的流行音乐通常意义上是指,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在大陆地区兴起的一种音乐样式。始自1927年,以黎锦晖先生的《毛毛雨》发表作为标志。中国音乐到了近代之后,面对当时的国家形式,分成两股潮流,一个是以上海为据点的“孤岛”文化。另一个就是投身于蓬勃抗战洪流中的“红”文化。金老师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分为叁个阶段。第一个发展高潮在80年代后期以《黄土高坡》等以北方民间素材融合西方摇滚因素歌曲的创作为标志。第二个阶段主要指90年代初期,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在中国乐坛上诞生的“94新生代”以及“魔岩叁杰”等一众青年歌手。最后一阶段,即9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流行音乐市场既融合又分散,而且频频受到不规则市场的冲击,这里的冲击主要是近乎百分之百的唱片盗版率。在1998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登录,网络以其得天独厚的便捷性为流行歌曲的传播拓宽了道路。雪村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下的产物。



金兆钧先生在简要介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后,以“十年一觉扬州梦”为开篇给大家讲述了十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重大变迁,提出“乐坛十问”以梳理十年间流行歌坛在各个领域的基本流变并试图加以思考。这十问中的开篇第一问就是对于近几年大热的选秀问题。金先生认为各大卫视争相举办的选秀节目起于其“草根性”,危机在于“娱乐至死”,选秀节目中“比惨”、“炒冷饭”的现象屡见不鲜。金先生提出选秀节目的复兴关键在于要实现其“大制作”。第二问反思了曾经举办的轰轰烈烈的政府晚会何以在今天“笙歌归院落”?金老师认为衰落背后是“假大空”形式美学与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背离。第叁问提到了对于音乐节的问题,金老师认为音乐节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并力求积极参与到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共生模式中。同时音乐节正以其高质量的参演团队、高水平的现场制作承担起推介流行音乐界新人的作用。但是音乐节作为中国文化界的新兴产业其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挖掘研究。第四个是对于音乐与互联网的关系问题,不论是音乐投资者的“互联网+”模式还是音乐从业者的“+互联网”模式,究其根本,流行音乐还应当是以内容为主,打造精品是唯一正确的发展战略。在第五个问题中提到流行音乐教育十年来的发展,金老师认为现在的流行音乐教育的专业设置严重失衡,在这种现状下必须采取精英教育和技术工作者教育双重发展思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流行音乐的学科化建设。金老师在十问中还提到对于流行音乐艺术创作的问题、对于现存流行音乐评价体系的思考、音乐剧未来发展走向以及当全娱乐视听时代的到来,引发的流行音乐能否成为独立的音乐品种的反问。在最后一问当中金先生认为流行音乐缺乏理论研讨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该领域研究人才的严重匮乏。要实现流行音乐在各方面的发展仍然需要专业的理论与批评的介入。袄



在学术评议阶段,齐柏平教授对金兆钧先生对于“乐坛十问”的讲座做了精彩的总结。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分别以“声乐艺术专业化”、“商业与艺术的关系”、“亚文化艺术的公众认可性”以及“流行音乐的大城市化”等方面提出问题。金先生认为声乐艺术的专业化是十分必要的,艺术的商业化与大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出有质量的音乐作品将是其永久的核心问题。



“悲鸿讲堂”是艺术学院倾力为全校师生举办的旨在增进学科间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不同艺术文化的学术平台,“悲鸿讲堂”为师生营造了与大师学习的平等对话机制,在生动的学术氛围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我们的思想维度也得以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