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果冻

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悲鸿讲堂”第二十五讲“设计事理学——从‘造物’转为‘谋事’”

11月14日下午,“悲鸿讲堂”本学期第25讲在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举办。讲座主题为“设计事理学——从‘造物’转为‘谋事’”,由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主讲。设计艺术学专业陈炯副教授担任学术评议,丛志强副教授为学术主持。本场讲座吸引了我院各专业的师生及校内外相关领域人士五十余人到场学习,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演讲人就明确指出了本次讲座的主要目的。他说,中国现在当务之急在于转型升级,比公司转型和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型。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要想在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继承中国传统,转换思维方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与艺术不同的是,做设计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数据时代下,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深陷于自己的领域,而是要用比较的眼光,要触类旁通,接收更多“非专业的”知识。复合型人才,甚至交叉型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接着,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他亲身经历过的23号使馆灯具设计、德国访学经历以及两次去奔驰汽车厂参观的例子,以此告诉大家,做设计靠的是思考而不单是手头功夫。最后,柳老师指出,当下,科技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设计作为一个在科学意义出现之前就已出现的事物,是选择也是组合,需要用其独特的思维去和科学艺术博弈,才能使人们免于被毁灭而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如果所有的学问学科都以此方式去建立,中国的未来会更好!



在学术评议阶段,陈炯副教授对柳老师讲座中的观点表示了高度认同。陈老师表示,柳老师的讲座给予了他很大的启发——设计师的责任是什么、设计是什么、设计的逻辑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合格的设计师,这是我们的社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校设计专业目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讲好属于中国人的故事,做好中国人的设计。



提问环节中,到场同学和老师分别就“国内广大设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出路”和“艺术未来的发展可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柳老师表示,不论是哪一行业的从业者,首先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事不能流于表面。其次,在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切忌与时代脱节。新兴事物在替代旧有的人力劳动和改变社会面貌的同时,也必定会为社会提供新的发展可能。大家要合理利用社会时代的新潮流,为自己的专业谋求新发展。



“悲鸿讲堂”是艺术学院追踪国内外艺术学科发展动态,加强与艺术学科同行对话交流,以促进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而开展的项目。本次讲座受到了空前好评。演讲者以此为契机,慷慨陈词。听众以此为课堂,开阔视野转变思维,这也正是“悲鸿讲堂”所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