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果冻

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徐悲鸿画展在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

徐悲鸿画展在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  

“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展览自2011年10月30日至2012年1月2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发来贺信并派代表在开幕式上宣读。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文化领事郭宗光、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丹佛市美术馆馆长Christoph Heinrich、丹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M.E.Warlick教授、美国映佳国际传媒公司创始人、董事长John Sie及夫人出席了开幕仪式。科罗拉多州州长John Hickenlooper以及丹佛市市长Michael Hancock都为画展图录撰写了前言。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教授和艺术学院顾问、原音乐系主任徐芳芳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徐庆平教授还做了题为“对于徐悲鸿艺术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部分听众甚至席地而坐

此次展览展出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61幅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包括重要的国画作品如《愚公移山》、《漓江春雨》和重要的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等,以及脍炙人口的水墨奔马、雄狮和素描作品。同时展出徐悲鸿文献资料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大会上他作为首任院长发言的珍贵的影像资料。展览由丹佛艺术博物馆主办,展出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展期持续3个月,这是美国观众首次近距离全方位深入接触最具影响力的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艺术精神,并将由此促进中美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丹佛邮报》等地方媒体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全国电视新闻及网络都对徐悲鸿展览以及出席和参与展览工作的徐悲鸿家人进行了报道。国内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书画报》等众多媒体也都有相关新闻发布。

公众开放日当天,许多美国的艺术爱好者举家前来参观展览,观众总人数达到4591人,创丹佛美术馆开馆以来单日单个展览参观人数的新高,他们当中有专业画家、知名教授和艺术学生也有艺术爱好者和普通观众。观众中也不乏坐着轮椅的老者和才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他们无不为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大师的画作所吸引,因迷人的东方艺术而赞叹。观众当中也有许多当地的华人和留学生,更有甚者一位先生自称是从华盛顿赶来的,他说由于他学画时的老师是徐悲鸿先生的弟子,他总听老师赞颂徐先生的艺术和为人,此次特来“膜拜”。

20121月底将在丹佛艺术博物馆举行“向未来奔驰——徐悲鸿的艺术和时代”为题的国际研讨会。届时中美学者将汇聚丹佛讨论徐悲鸿的艺术及其影响,我校艺术学院陈浩副教授将应邀在研讨会上发言。

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开幕式上说:“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为卓越的文化大师之一。他以复兴中国画为己任,使之突破传统的束缚,并向现代化转型。为此,他批判性地吸纳了中西方绘画传统的精华,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终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了中国美术事业重要的学术方向。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是20世纪开启的中国美术现代性追求的重要抉择。本次展览正是将这种融东西方绘画精华于一体的绘画精品展现在美国观众面前,相信美国观众在获得艺术共鸣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在给画展的贺信中说: 徐悲鸿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美术之父,他将西方美术技巧创新地运用于艺术创作中,使中国传统美术得到复兴。

 

 

图右二为中国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图左一为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图右三、左三为美国映佳国际传媒公司创始人、董事长John Sie及其女儿谢其美,图左二为徐悲鸿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图右一为艺术学院顾问徐芳芳教授

 

美国学术界评价徐悲鸿的艺术充分地反映了画家本人所处的时代,因而无负盛名。《丹佛邮报》美术评论员McMillan(麦柯米兰)撰写的《开拓者——中国画家徐悲鸿在丹佛艺术博物馆的综合性展览》一文中写道:“虽然20世纪初期也有别的中国画家去欧洲留学,但是没有任何人象徐悲鸿那样在中国出名,他的绘画形象,特别是他引人入胜的马,在中国被广泛地复制,就象印象派在这里被广泛地复制一样。他在设计具有西方影响的课程上起了主要作用,现在中国的美术院校仍在使用这些课程,这就使得徐悲鸿的传统仍在继续。”其文章中提到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并临摹欧洲大师的作品时说“他吸收了印象派的因素,但是没有整个采用印象派的风格。他从未放弃传统的中国艺术……他很微妙地改革了传统的中国画”。

本次展览专门出版的图录编辑非常独特,首次将中国绘画中的款识和印章文字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典故内容全部都准确译成英文的超级版本。我们要感谢为此付出辛苦努力的艺术学院徐芳芳教授和丹佛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Ronald Otsuka先生。他们悉心完善的编译为美国观众深入理解徐悲鸿先先生的国画艺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本图录登载的文章包含徐悲鸿研究的诸多方面,其中有我校艺术学院徐庆平教授和陈浩副教授的文章。

 

 

图右一为丹佛市艺术博物馆馆长Christoph Heinrich,图左一为亚洲部主任Ronald Otsuka,图左二为艺术学院顾问徐芳芳教授

 

此次画展圆了徐悲鸿先生在70年前的梦想。1941年徐悲鸿计划在美国举办画展,他期望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并通过画展来支援抗战。他得到了美国援华总会的支持。然而这一愿望随着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而终成憾事。70年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中国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力量,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而今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因在修筑太平洋铁路和开银矿的华人中筹集革命捐款而入住丹佛市中心的Brown Palace Hotel宾馆,并在短暂的停留中因获得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而激动不已。今天在此次展览的前厅入口处有一块很大的展板上写着:丹佛与中国100周年。

在徐悲鸿先生的一幅毛主席肖像作品旁边的注释中,丹佛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引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的内容:“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 在后现代艺术无限制消解艺术的边界并陷入发展困境的当下,这是否昭示了东方传统艺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我们拭目以待。

 

 

观众参观徐悲鸿画展

 

 

观众观看徐悲鸿影像和图片资料

 

 

徐悲鸿画展一角

 

 

徐悲鸿艺术研究院供稿